• 2025-03-19/週三

〔心念藝術〕執善持悲老念珠

佛要金裝,人要衣裝,念珠要精裝。收束心念、正向思考的好伙伴

《心念藝術|持悲》緣起

2023-08-03 15:16

➡ 上一篇:《心念藝術|持悲》序文


 《心念藝術|持悲》緣起


手珠|手串

  念珠在宗教領域中沒有固定的使用儀軌,所以不算是「法器」,而是被歸於「器物」中的「道具」之類。宗教領域中所謂「器物」,係指寺院裡的「家具、供具、儀仗」,以及裝飾點綴之物而言。念珠的正確名稱為「數珠」,數珠為「計數珠」之意,也就是「計數所用之珠」。古代佛門中也叫做「珠數」「誦珠」「咒珠」等。

  念珠種類約可分成三大類,掛珠、持珠與手珠,每一類的念珠,在使用上各有不同的目的。
▍掛珠,主要是在法會或重要場合,配掛在身上,旨在莊嚴威儀。
▍持珠,是持誦佛號或咒語,手指撥數之用,意在提醒不離道念。
▍手珠,提握在手掌中,或戴在手腕上,扶助束拴心念不隨境轉。

  持珠的使用很明確,就是持誦佛號或咒語時之用。掛珠的使用,有場合的分別與位分上的規矩。手珠的使用就沒有任何的限制,任何人、任何場合,都可提、可握、可戴、可撥數。或許大家認為,手珠既然沒有任何限制,那在型式上就屬簡易類,就可隨心所欲的穿綁,事實上不是這樣。

  手珠,又稱手串。依我們收藏與整理老念珠幾十年來的經驗,重要場合使用的長掛珠,與隨時戴在身上的短手珠,各有其主張之美。掛珠,追求的是莊嚴之美;手珠,講求的是整合之美。兩者各有其精髓,要花的心思亦不同,若要我們一定要從兩者間挑出最考驗匠人巧思與困難度的,我們會說亦稱手串的手珠難度較高,也最有挑戰性。

  掛珠的莊嚴帶比較長,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就比較多。手珠則剛好相反,手珠作品的長度不能太長,綁配的物件不能太多,所有物件之間,考量新舊、材質、顏色、大小、線條、重量、硬度、比例、典故……整合出最協調之美。

  手珠不是掛在牆上的觀賞品,它畢竟是讓人使用持唸的,所以一條穿綁完成的手珠,要兼顧好戴、好握、好拿、好看、好唸……這幾個要素,才能夠釋放出手珠雋永的能量。最後最重要的是要牢固、耐用,所以不能使用鬆緊帶或彈性繩,要用粗體實線穿綁,能夠讓人無罣礙的撥唸,才能展現手珠的價值。

  手珠作品的完美分數高低,取決於所搭配的物件。天下能用的物件非常多,但不是所有物件都適合綁配,手珠上的物件太多,造成不好拿、不好戴、不好唸,這就失去了手珠存在的意義了。

  設計穿綁手珠要達成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用最少的配件,搭配出最大的格局。我們多年來設計穿綁手珠的經驗,絕大部分都只能使用兩個物件,不超過三個物件,要如何用這麼少的配件,營造大器的能量,就是穿綁手珠的要訣。就用大家知道的事情來形容,穿綁手珠有如裝潢小套房,大坪數的屋子好設計,因為能發展的空間非常多,小套房空間就那麼丁點大,最能考驗設計師功力之處,而我們的方向是,將一個小套房,設計布置出有亮眼的貴氣與不俗套的禪味之大宅風格,這便是我們多年來設計穿綁手珠的堅持與風格。

三通|佛塔|萬念合一

  一條標準的念珠上都會有一個葫蘆狀的物件,當中有「⊥」狀通往三個方向的孔,作為一條念珠的始終。這個物件的名稱很多,最多人稱它為「珠頭」「三通」或「三通珠頭」,也有的人稱它為「母珠」「佛頭」或「佛塔」,其實它最早的名稱是「三通佛塔」。

  雖然珠頭的形狀像葫蘆,但它不是葫蘆,它代表的是「塔」,也就是「舍利塔」。舍利,佛教修行者遺體焚化之後,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物,它象徵修行者在「戒、定、慧」的成就;舍利塔,是安置舍利的塔形建築物。因此舍利塔在意義上,是開始,也是結束;是結束,也是開始。所以把它設在念珠上,作為一條念珠的始終,讓持用念珠者莫離心念導軌。

  一條珠子上如無珠頭,也就是三通佛塔,它只能稱為是珠串,不能被稱作念珠。三通佛塔,它不是裝飾品,不是附屬品,它是心念萬念合一的樞紐。如要將珠串做為念珠使用,無論是掛珠、持珠或手珠,就一定要有珠頭,而且還要按照規矩安設,不可草率馬虎,不能勉強將就,方稱如法。一條珠串上一顆一顆的圓珠,如同人們紛雜的心念,珠串上安設三通佛塔,其目的是讓串連珠子的線繩從一個口出入,也就是收束人的千思萬念集中在一個通道口進出,使雜念沒有存在的空間,如此才能把一條尋常的珠串,搖身一變成為定心珠,成為古稱拴住心念的拴馬繩。

  「拴馬繩」為佛門慣用語,又稱「拴馬索」,它在佛門中並不是形容詞,而是實實在在之物品,正確來說它是名詞。古代禪門以「心猿意馬」來形容眾生的心。比喻人心如狂奔的野馬,雜念紛紜,心意不定,不能自持,無法自我控制。因此需要「拴馬繩」來拴住我們心猿意馬剎那不停的心念,這便是念珠。在佛門中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幫助修行者收攝心意,在念佛持咒、打坐觀想時,掐捻撥數念珠,比較能一心不亂,同時消除妄念,導引專注修行。這麼說來,念珠是佛門的專用品嗎?事實上不是的,按照規矩如法穿綁的念珠之功用是無窮大!且人人皆可配戴、擁有。依照《校量數珠功德經》記載:「若有人隨身手持數珠,雖不唸誦佛名及咒語,此人得福等同如唸諸佛誦咒無異,獲福無量。」而要成為拴馬繩的關鍵,就是珠串中的那一顆母珠,也就是三通珠頭。

  安設珠頭隔珠的規矩很簡單,就是珠頭隔珠的珠徑一定要比珠體本身要大一些,材質等級也不能比珠體弱;尤其是珠頭,一定要比珠體凸出,視覺上明顯不同。這個規矩一點都不玄妙,也不深奧,純粹是「萬法不離世間法」的邏輯,它就有如「班長帶兵」的概念,部隊裡的士兵,來自四面八方,素質五花八門,一定要有一個資歷比較久、官階比較高、經驗比較足的班長,才能管理整合班上所有來自各行各業各有專長的士兵。這是很簡單世間法的邏輯,三通珠頭有如帶兵的班長,一定不能比珠體弱、比珠體小,也一定要明顯有別於珠體,才能整合有如人心千思萬慮的珠珠。這種作法,沒有讓士兵變弱,也沒有箝制士兵的能力,反而是結合眾兵之力,成為一股更強大的能耐!這個珠頭隔珠安設的規矩,是古法,只是後來失傳,自然就少人重視了。

  三通佛塔的「三通孔洞」在人生處事上還有另兩個含意。一個是,將兩條線合而為一,有如不同的人縱使有諸多不同的想法意見,最終都能結合或融合成一個。第二個是,一著珠體有三個進出口,就如同待人處事上不是只有「你我、對錯」針鋒相對的兩個選擇,其實只要退一步想,萬事都還有第三個出口,凡事也都還有第三種選擇。這是我們收藏接觸老念珠幾十年來,最深刻的體悟。

翻箱倒櫃|尋寶趣

  《心念藝術》第一冊中,亦收錄了不少手提珠,但冊中的老念珠的式樣都是以收藏為主。而現在這冊《心念藝術|持悲》,冊中收錄的都是實用型的手串,也就是適合手持撥唸與隨身把玩的式樣。兩者功能性不同,一個賞心悅目,一個貼近人心,各有千秋,各有長處和特色,也各有其無可取代且長期存在的價值。

  我們家裡,從1980年開始接觸、收藏、整理、流通老念珠,家中不時就會出現放到忘記的寶貝。每每在無意間翻箱倒櫃中找到老念珠,心中總是會有中了大獎般的喜悅!

  書中收錄,都是多年前的收藏,小心翼翼取出,每子每子細細盤整,換上遺損,再用實體粗線重新穿綁,少了污煙塵垢,多了歲月皮殼,繼續述說著走過的風華。現在因緣俱足,又站上世間舞台,陪伴有情眾生,遨遊心念穹蒼。

➡ 下一篇::《心念藝術|持悲》封面封底故事|刀刻印記 

謝謝您的賞閱!有我們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,請跟我聯繫:
▍聯絡人:黎漢軒
▍電話:(02)2634-0808
▍手機/LINE:0932-253475
 服務|我們整理設計穿綁老念珠莊嚴帶的流程
FB 文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ybeadart/posts/315126640366358 

【延伸閱讀】

➡  《心念藝術》 書籍簡述

 《心念藝術丨持悲》 書籍簡述

〔心念藝術|FB〕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ybeadart 

▎出版者:黎漢軒 ▎電話:(02)2634-0808 ▎手機/LINE:0932-253475

【工商服務】
老茶房的著作出版品,均授權予〔www.讀書會.tw〕銷售。
服務資訊,請參閱〔服務台〕中說明。
購藏書籍與茶品,請進入〔www.買書.tw〕〔www.買茶.tw〕中選購。

➡ 快捷入口:  或